第163章 杜老头未归 (第1/2页)

加入书签

因为自己前世跟着姥爷也是学过国学的。

姥爷家生在徽州,徽州文化底蕴深厚,姥爷祖上就是亦商亦儒,家学渊源。

徽州读书之风很甚,教育受到高度重视,“山间茅屋书声响”,“远山深谷,居民之处,莫不有学有师有史书之藏”,“东南邹鲁”之风形成。

教育发达,夯实的是徽州社会的人文基础,直接带来的是科举业的成就。

宋明清三代,徽州本籍中进士者1242人,素有“连科三殿撰,十里四翰林”“一门八进士,两朝十举人”的佳话;

仅休宁一县就出过文武状元19位,堪称“中国第一状元县”。

杜尚清兄弟两个小的时候就被姥爷盯着学起了国学。

自己如今依靠前世的国学底子辅导他考上童生应该还是够用的。

赵夫子也说了,童生考试还有三部书也是要熟记的。

《弟子规》、《笠翁对韵》、《神童诗》

杜尚清拍拍胸脯,这些自己都会,难不倒自己,只是自己要跟着他一起吃苦了。

没有办法,没有付出哪有回报?古代这个社会,仕途投资也是挺重要的。

靠依附别人,终归不是长久之计。靠人不如靠己,自己家出一个读书人,甚至考上功名绝对是一大利好。

所以现在的杜尚清就像安装了一个小马达,早上带着护卫队锻炼,陪着老陈头打完八段锦。马不停蹄的便赶往工地,指导围墙的建设。

晚上则挑亮灯烛,带着两个孩子刻苦读书。

小胖子齐榆现在肉眼可见的瘦了下来,他现在烦死五哥了,读书那么卷干嘛?自己一身肉都被卷没有了!

他却不敢抗议,一旦流露出想放弃的话,屁股准被大人们打开花。

第二天杜老头他们没有回来,杜尚清也没有在意,可能是姑奶奶家留他们叙叙旧。

第三天杜老头还是没有回来,这就有些奇怪了,两家其实走动的并不多。

杜尚清听杜老头说过,姑奶奶嫁去的是县里胡家,老姑爷是一个老举人,做过外放县老爷。

当年也是显赫一时,姑奶奶一家以前也看好老大早早考中了童生,着实热络的来往了好几年。

可是后面老大一直没有更进一步,再加上老姑爷病死在任上。

胡家也失了势,两家人就慢慢的少了来往。

按道理,胡家丧事过后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言情小说相关阅读: 重生成慈禧,我亲手推翻了大清 人鱼公主化型后 参加恋综后我修罗场了 世景如婳 开局变成鬼影面具,贴脸清冷校花 魏修贤穿越回来了 我有九千万亿兄弟金 剑鞘变成人后,剑找上门了 带着霸总去逃荒,我造反称王了! 弃妇重生:前夫不约 EX:李枵易与浅上千草的救世录 00后已退休,开局拒绝清冷校花 请叫我倒霉者 宠妾灭妻?美艳王妃逆袭啦! 占有,撕碎,吞噬 被读心后,我成了夫家的团宠 醉南城 幸福系统 重回九零:手握灵泉奔小康 王爷不好了,王妃她登基为帝了